馬斯克開了家公司,想將思想上傳或下載,未來的目標是“半機械人”
馬斯克早就不安于安安靜靜做一家汽車公司了,連新能源都只能道作是尋常。更別提那些移民火星的想法,還有因為堵車堵煩了,就要建個名為 Boring 的地下隧道公司。
如今這個腦子里新異想法不斷冒出的“創(chuàng)造家”,把主意打回人身上,他希望將電腦與人腦并用,使人能跟上機器發(fā)展的步伐。
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稱,繼特斯拉、SpaceX 后,馬斯克又開了一家公司,名為 Neuralink Corp.。公司正汲汲追求被馬斯克稱為 “ neural lace ”的高科技,利用這項技術,通過植入某微小腦電極,未來你就能將你的想法上傳或下載。
該人士介紹,馬斯克積極促成了 Neuralink 的建立,未來也將會在這家坐落于加利福尼亞的公司中發(fā)揮重要領導作用。
馬斯克未予置評。Max Hodak 自稱為 Neuralink 創(chuàng)始團隊成員,他證實確有其事,以及馬斯克有參與。同時,他還表示,公司僅有“胚胎”模樣,計劃仍不斷在調整,并拒絕透露更多細節(jié)。(Hodak 曾創(chuàng)立 Transcriptic ,這是一家提供能通過互聯(lián)網訪問的機器人實驗室服務的公司。)
盡管馬斯克還未指明,是否建了家名為 Neuralink 的公司,但將人與機器結合的“野心”,他早已宣誓眾人。“人類要與機器結合,成為半機械人,以避免人工智能時代面臨淘汰的命運。”今年 2 月的世界政府峰會上(WGS),馬斯克語出驚人。
在他看來,計算機近乎無限的通信速度,人類借助于移動設備也才僅每秒 10 位,后者是無法與前者匹敵的,那么當人工智能成為時代的主角,未能“進化”為半機器人的人終將淘汰。
而成為半機器人的途徑,則是將大腦與機器智能更緊密結合,畢竟從大腦,到手、嘴,再對接電腦還是太慢,若大腦直接對接機器,控制和效率都將會有保證。
雖然霍金也再三言之要警惕人工智能,但目前絕大多數(shù)人工智能解決方案,還停留于弱人工智能階段,馬斯克擔心人被智能機器征服的情況暫時還不會出現(xiàn)。
Neuralink 終極目標或將用于人的機械化改造,目前來看著手點是“醫(yī)學研究”。知情人士稱,馬斯克聘請了很多該領域領先專家學者來做研究,該公司第一批產品是高級植入物,主要用于治療頑固性腦部疾病,如癲癇、重度抑郁癥等。不同于已有用于帕金森病患的簡單電極,Neuralink 新產品會在此基礎上改進。
華爾街日報還援引知情人士話稱,馬斯克在考慮為 Neuralink 融資,彼得·蒂爾的 Founders Fund 也在洽談中。
前不久有消息稱,F(xiàn)acebook 旗下神秘硬件部門 Building 8 ,正研發(fā)用意念控制的假肢,通過腦掃描技術知悉大腦所想,進而“指導”假肢相應的動作,該項目由前 John Hopkins 神經科學家所領導。
實際這或只是 Facebook 發(fā)展腦機接口技術的一小步,它還在招聘腦機接口工程師,及神經科學家來為自身“輸血”。
還有不少如馬斯克、扎克伯格般的“追求者”,像在線支付公司 Braintree 的創(chuàng)始人 Bryan Johnson, 投資 1 億美元給相關創(chuàng)企 Kernel 研究技術;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(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)也計劃,四年內投資 6000 萬美元,開發(fā)植入式神經接口技術。
話又說回來,腦機接口的完美詮釋并不鮮見于各類科幻電影。
《阿凡達》、《明日邊緣》、《第九區(qū)》等,都涉及人類用意識操縱人體外骨骼動力裝甲。如《阿凡達》影片中,男主角杰克躺在密閉容器,讓思維和意識進入自己在潘多拉星球的克隆人“阿凡達”,以此來控制生物體活動。
還有如同《攻殼機動隊》電影里,人與機械渾然一體,人類依然擁有生物大腦,但部分身體由機械替代,最終實現(xiàn)人類的軀體和思想能直接與計算機互動。
最新一季《神盾局特工》里,人類能將人腦的記憶、思想甚至是感情上傳,然后下載到機器人頭腦里,“那個人”即可得永生,但也意味著,“那個人”或將代替人類存在。
《黑客帝國》則更加高大上,已分不清何為現(xiàn)實,何為電腦所設置的虛擬。
你期許怎樣的未來呢?